网站首页 大会机构 大会议程 文件公告 会议要闻 议案建议 代表风采 图片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文件公告
关于汕头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创建时间:2015-01-27 00:00 来源: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125日在汕头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汕头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抓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以组织实施“三大抓手”为重点,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1)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速逐季回升。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6亿元,增长9.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9.7%8.6%。(2)质量效益改善。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97亿元,增长10.6%,超额完成年度预算收入任务,税收占比较上年有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效益提高,利润总额增长20%。初步测算,全市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46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2%。(3)发展软环境优化。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工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资发展、规范和优化企业服务管理工作等系列政策措施,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达701家,新增83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16家。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投资创业活力迸发,2014年全市新登记企业5109家,注册资本约145亿元,同比增长39.2%和76.7%。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2014年全市落实“营改增”扩围、小型微利企业等结构性减税及税收优惠政策,办理税收减免2.89亿元;全年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54.67亿元。

  (二)战略平台铺开蓝图。(1)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成功设立。集聚海内外潮汕华侨华人的力量,全力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在省政府批准建设海湾新区基础上谋划创办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汕头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再一次进入国家战略层面。(2)试验区规划设计全速启动。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编制《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并积极开展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和发展宏观策略等多个专项课题研究。(3)海湾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海岸新城累计投资近100亿元,水利和围填海工程全面完成,新津片区部分市政道路、新津河和外砂河大桥工程启动建设;珠港新城片区完成控规调整,总部园区首批项目及国瑞会展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滨新城起步区启动土地一级开发,投资46亿元开工建设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工程。

  (三)转型升级扎实推进。(1)现代农业有效推进。全年预计实现粮食总产量48.24万吨,同比增加2.95万吨。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9家,累计900家,带动非社员农户3万多户。5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29万农民增收。澄海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被省政府推荐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出台《汕头市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汕头市培育大型工业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认定13家大型工业骨干企业和19家大型工业骨干培育企业。“中国锆城”核用条带、复合氧化锆、锆钛精选项目竣工投产,汕头北斗导航和遥感应用综合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广东移动粤东区域生产中心一期主体建成,汕头世纪互联“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开工建设。(3)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2014年新认定第三批19家总部企业,全市总部企业增至73家。长平新一城商业综合体建成,宝奥城主体工程封顶,正大粤东配送中心开业,华润万象城、苏宁电器广场、百脑汇数码广场、广厦城市综合体、华银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金融业蓬勃发展,金融组织不断壮大,新增村镇银行1家,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在汕设立分行;新增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担保公司1家,保险机构2家。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64.46亿元,比年初增长5.3%;各项贷款余额1072.83亿元,比年初增长10.4%。资本市场发展良好,“汕头板块”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做强做大,总市值超1200亿元;光华科技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联泰环保、美联新材料等8家企业在证监会IPO待审。(4)园区建设不断推进。加快规划建设中国锆城、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纺织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龙东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产值16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2%,较2013年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5)创新驱动持续增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建设,成立汕头市工业设计协会。全年新增专利申请9097件,专利授权647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6件。2014年全市新增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澄海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金平民科园设立首家“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汕头市电商(五维)创业孵化基地和汕头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市级创业孵化基地。

  (四)投资引资跃上新台阶。(1)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2.73亿元,是粤东西北12市首批三个投资突破千亿元城市之一,同比增长35.1%,增速居全省前列。工业技改投资187.8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民间投资788.20亿元,增长39.5%,占全市投资的78.6%。(2)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着力推动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投资额大的重点推进项目加快实施。全市35个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4.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68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6.5亿元,同比增加56.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比例111.7%,同比提升22.2个百分点。(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市36个交通大会战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亿元。高速公路方面,汕揭高速建成通车;潮惠、揭惠高速汕头段全线启动建设。铁路方面,厦深铁路进汕头站联络线完成项目用地报批组卷工作和项目站前工程的施工招投标,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汕头港疏港铁路预可研设计方案及土地补亏方案已上报省发改委。公路方面,国道324线潮南段和省道231凤湾线改造工程基本建成,新开工国道206线大学路二期工程、国道324线莲阳至盐鸿段改造工程,国道324线潮阳路面大修工程、国道324线峡山路段改线和省道234线河溪至北闸水毁路段路面修复工程以及省道司神线、广葵线、和惠路正加快建设。跨海通道方面,南澳大桥建成试通车;汕头海湾隧道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和建设规模调整审批。港口方面,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约37%;广澳港区二期工程、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项目正积极开展工程施工招投标工作。(4)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汕头投资建设总公司成功发行18亿元企业债券。引资总额9.3亿元的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在我市成功落地,撬动社会资本助力海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我市公共资源开发建设,开展首批10PPP模式项目。国家和省加大对我市保障房基础设施配套、政法系统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农业设施等建设项目的支持,全年共争取中央、省资金3.54亿元。(5)招商引资工作形成新机制。完善项目信息库和客商信息库,建立“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的良性循环体系。创新招商模式,强化以商招商,提高引资项目数量和质量。依托园区为载体,全年开展内外招商活动35场(批)次,确定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意向近100个,投资额约200亿元。

  (五)内外贸易稳健增长。(1)市场消费总体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04亿元,增长1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全年涨幅2.3%。扎实推进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工作,连续四届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全市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接近90%,涌现10个“淘宝村”,在全国地级以上市名列前茅,居全省第二位。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速连续四年超过50%。省储备粮汕头直属库5万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濠江区蜈田粮库改建工程正式开工,广东汕头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央、地方投资配套粮油检测设备,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安全保障能力。(2)对外贸易稳健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5.6亿美元,增长3.5%,其中出口69.7亿美元,增长5.5%。出台《汕头市2014年促进外经贸发展扶持措施》,汕头市水产品基地、汕头市金平轻工装备基地和汕头市龙湖光机电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柏亚有限公司海西塑料交易中心被认定为省10个重点培育进口商品交易中心之一。(3)“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展。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3个,合同外资金额3.57亿美元,增长66.1%,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78亿美元,增长20.2%。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全年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5家,中方投资总额6.72亿美元;境外投资企业增资5家,共增资2.62亿美元。新增对外承包工程企业2家。

  (六)体制改革继续深化。(1)全面部署深化改革。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出台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部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的工作措施,推动全市改革工作不断深化。(2)加快构建法治开放市场环境。进一步落实《汕头市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行企业投资网上审批和备案,启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试点工作。印发实施《汕头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工商登记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对涉及市场主体经营项目许可的108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围绕信贷、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和服务,初步建立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3)促进阳光法治政府建设。开展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开展权责清单编制试点工作,梳理行政职权事项3292项。优化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汕头分厅的45个市直及驻汕单位766项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事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制订《汕头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汕头政府在线”已覆盖132个市直单位,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4)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在全国率先出台《汕头经济特区村务公开条例》,深入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加快推行村(居)民事务代理制、全面建设村(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民群众和非户籍常住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七)生态建设取得进展。(1)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等节能重点工程。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节能市场化运作,推动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贵屿循环经济园区、盐鸿镇春天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水、工业气减排,严格项目环保审批,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预计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完成目标任务。(2)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雷打石环保电厂、雷打石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心城区污泥集中处置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潮阳区、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确定项目投资主体,正抓紧做好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南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澄海区洁源垃圾发电厂建成试运行。建成11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贵屿污水处理厂。(3)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果明显,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绿满家园”全民行动。全市完成碳汇造林2.4万亩,建设生态景观带334公里,启动新建森林(湿地)公园7个。全力以赴推进贵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编制完成《练江流域污染整治规划》,推动“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和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乡村绿化美化村居180个,城乡环境得到改善优化。

  (八)民生建设不断加强。(1)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力度加大。全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十类民生支出141.48亿元,比去年增支12.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0%10.5%。(2)就业和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89.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455.1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3万人。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24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105户,共2345套(户),占新开工任务的100%,基本建成3100套。出台《关于提高我市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的实施意见》,保障困难群众最基本的生活权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正式纳入我市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共有1.93万人次获得大病保险。(3)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92.5%,新建、扩建、改建中小学校约500所。38个镇(街道)设立中心幼儿园。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8%。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办工作稳步推进,金平职校新校舍一期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市特殊教育学校主体工程建成。扶持社会办医,批准设置汕头国瑞医院、汕头东方医院、白求恩潮阳医院、汕头仁济骨科医院、汕头口腔医院、汕头华美整形美容医院等6家民营医院。推进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和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皮防院、汕大国际眼科中心、第二人民医院等改扩建。成立平价医院7家,平价诊室47个,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平价药包服务。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启动装修布展,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旧址修缮、布展并免费开放,潮阳博物馆、笛套音乐传承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潮南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正式挂牌。各区县均建成数字影院。(4)同城化惠民措施接连出台。汕潮揭三市住房公积金跨市贷款业务全面推开,三市医保同城化联网结算全面实现,三市电视节目互相落地,三市通信同城化方案出台实施。

  过去一年,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我市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坚定了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换档期,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创新驱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业集聚辐射功能与中心城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加快发展任务还很艰巨,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需求矛盾较为突出。对此,我们将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建议

  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从国内外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全省看,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外需起色不大,增长动力仍处在换档期。从汕头看,海湾新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相继上升为省级和国家层面战略平台,将为汕头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投产,为汕头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较强发展动力,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更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一重大战略平台,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研判,建议我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

  ——工业增加值增长9.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农业总产值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

  ——外贸进口总额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同时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更快的发展。2015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建设重大平台为契机,培育振兴发展新引擎

  认真贯彻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有关要求,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华侨试验区规划建设,聚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一是争取创新发展政策落地,完善规划发展思路。加快试验区政策创新研究,配合国经中心深入开展华侨试验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我市在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财税创新、科技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适应国际营商规则的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强化试验区规划引领作用,着力优化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在试验区推行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等“多规融合”。

  二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打好“侨”牌,争取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中国侨商大会”、“中国华侨博览会”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谋划设立“华侨产业新城”、“华侨银行”、“华侨股权投资基金”、“华侨华人文化产业交易会”等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产业实体。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市交流合作,赴东南亚一带海外华侨聚居地宣传推介,推动各国侨商会在试验区设立办事处、基金会。

  三是加快起步区各功能组团建设。东海岸新城重点加快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商务、会展交易、文化创意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珠港新城要充分放大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落地带动效应,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总部经济园区建设,推动一批粤东区域性总部项目落地。南滨新城重点加快推进中轴线景观工程、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建设,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海洋经济综合开发项目落地。推动汕头保税区积极申报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向综合保税区转型。

  (二)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增强振兴发展后劲

  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强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有效投资快速增长,切实发挥投资在振兴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我市拟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28项,总投资7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亿元;市重点建设项目147项,总投资12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8亿元。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重点项目的推进机制,确保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完成进度和质量有新的提高。继续大力推进23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潮惠、揭惠高速公路施工进度,推动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开工建设。干线公路方面,力争汕头海湾隧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推进南澳环岛公路路面大修工程。铁路方面,抓紧推进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工程建设,加快粤东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港口方面,努力推动广澳港区二期2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2万吨级石化码头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广澳防波堤工程、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建设步伐。

  二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围绕三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50亿元的目标,通过银企对接、合资重组、财政资金引导等方式,力争年内实现300亿元的技改投入,增长25%左右。加快落实《汕头市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继续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产权保护上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特别是重点行业实施技术改造,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技术改造,扩大技术改造直接融资规模。推动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支持电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对既有大型公共设施进场改造,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三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意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继续推出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项目,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四是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谋划和稽查监管。加紧实施我市政法基础设施、城镇供水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等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建设,组织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申报并列入新一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积极谋划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和项目库。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确保下放的投资审批事项规范高效实施。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程序,规范建设、决算及竣工验收标准,努力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三)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着力点,提升振兴发展质量

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扶持工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实施“四大产业计划”和“五个100”工程为抓手,以培育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引领。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精神,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至本年底,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50件,专利实施率达到85%。强化产业链的整体创新,加快国家玩具质检中心、以色列理工学院工业创新中心、潮南纺织产业创新基地和省级包装机械、文具质检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业化创新能力。加快落实《汕头市质量强市20142015年行动计划》,力争今年内在电动汽车、LED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覆盖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运、使用等全过程,构建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快落实《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若干意见(试行)》,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福地、全球潮籍英才集聚中心、粤东区域人才创新高地。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贯彻落实《汕头市培育大型工业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力争打造一批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努力实现全市年主营业务超过50亿元、20亿元的名牌企业分别达到1家、3家,省名牌产品(工业类)达到100个。

  三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锆产业、北斗导航和卫星遥感、大数据、环境友好型新材料、高端游艇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引进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项目,力争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加快推进省市共建锆产业基地产业链条、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可降解环保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取中核集团新材料、乐凯集团锂离子电池隔膜等项目落地。结合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活动,推动数据园区、北斗导航和遥感应用综合示范工程等基础技术支撑建设,打造现代信息服务时空一体化平台。

  四是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优先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粤东物流产业园、广澳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粤东家居建材博览中心、国瑞会展酒店等专业市场、会展中心,以及特色中国汕头馆、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电商项目建设。继续支持推动澄海国际玩具商贸物流城和汕头市柏亚电子商务产业园两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推动华润万象城、澄海猛狮广场、潮阳新河湾商业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苏宁电器广场、百脑汇数码广场等项目加快进度投入运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推动澄海和信养老文化生态园等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业,深度发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等相关产业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推进南澳国际旅游休闲岛、潮人码头等项目加快建设。

  五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澄海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潮阳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南澳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带动全市传统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中心和水稻机械化烘干示范中心。

  六是促进园区扩能增效。按照“产城一体、园城融合”理念,高标准制定园区空间规划,明确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东部加工制造及锆产业集聚区、中部环保生态及都市型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加工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南部装备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促进全市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园区,依托我市现有产业优势,对原有小园区进行整合,加快建设潮阳针织内衣工业园、潮南家居服工业园、汕头高端游艇产业园、汕头通用航空产业园、龙湖龙东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支持园区构建投融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七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好《关于印发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实施意见的通知》,积极推进培育民营骨干企业工作,鼓励大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涉企收费秩序的整治规范,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大众创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形成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以推进改革开放为驱动,激发振兴发展活力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积极稳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一是积极探索推进特色改革。推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政策创新,争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支持金融业务创新试点,尝试人民币跨境双向投融资,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建设创新型华侨产业投融资模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体制,探索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创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人才政策机制,积极争取试验区纳入“粤港澳人才示范区”范围,享受前海、横琴的人才优惠政策。用好用活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助力华侨试验区加快建设。

  二是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按照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工作,全面推进行政职权清理和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建立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制度,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有严规”。深入推进投资体制、工商登记和价格等领域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实现企业投资网上备案。推进市场取向的价格体制改革,按照省的部署放开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承接省下放的一批定价权限。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体系。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争取国家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落实好《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若干意见(试行)》,大力发展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力度扶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新型电子支付业务。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三是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等业务,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创建、技术创新,逐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千方百计稳定香港、美国、欧盟、日本等重点出口市场,加大力度开拓东盟、中东、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并购国外有核心技术和营销网络的中小企业,加强资源能源开发合作。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导向,提高振兴发展惠民度

按照建设美丽幸福汕头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努力促进就业创业。突出创业带动就业,降低创业门槛,继续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

  二是不断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巩固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健全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力争全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7%,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促进我市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力争今年内潮阳、潮南、南澳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提高公共安全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编制汕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争取上半年完成汕头市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继续深入推进“绿满家园”、“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工作,创建宜居社区、宜居村庄、宜居城镇。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溪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纺织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的支持加快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潮阳引韩供水工程建设,争取今年汛期前基本完成南澳引韩供水工程建设。

  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启动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做好第二批12所薄弱普通高中项目学校建设工作,支持汕头大学和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扩容提质,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办。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妇幼保健、重大传染疾病防控、精神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皮防院、汕大国际眼科中心、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及东方医院、国瑞医院、白求恩潮阳医院等一批民营医院建设,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业,切实满足人民的医疗需求。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推进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文化场, 馆的建设,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维护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权益。

  (六)以管理方式创新为手段,力促实现振兴发展目标

优化经济管理方式,着力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均衡增长态势,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坚持以目标为标杆,落实责任主体,强化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完成任务执行力,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效率。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强化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机制,建立经济运行分析平台,加强经济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求及时准确研判形势,采取对策,保障经济健康快速运行。三是加强经济精细化管理。加强经济户口清理工作,加大力度抓好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在规模企业的数量上和质量上有根本提高,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四是完善发展评价机制。按照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评估考核方案要求,结合汕头实际,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更好地促进年度目标责任的落实。五是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总结评估“十二五”时期工作,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研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以及发展措施,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谋划好汕头“十三五”时期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为“十三五”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全力抢抓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获批的重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我市实现振兴发展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