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大会机构 大会议程 文件公告 会议要闻 议案建议 代表风采 图片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五区”建设进展受关注热度不减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昨举行第二场记者会
创建时间:2017-01-10 00:00 来源: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月9日下午,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在市委会议中心金凤厅举行。众多媒体记者就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争先进行提问,出席会议的金平区、濠江区、汕头保税区、汕头高新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主要负责人也予以一一回应,场面十分热烈。期间,如何以“创文强管”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加快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等情况成了媒体记者较为关注的问题,华侨试验区建设情况更是成了多家媒体关注的热点。
  “请问金平区的林区长,金平区在加快扩容提质方面,特别是加快老市区改造更新方面,将会采取什么具体措施?”“去年9月份市政府首批行政管理事项共60项下放给华侨试验区,请问成效如何?你们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上有什么好的做法和亮点?”“请问濠江区的秦区长,近来濠江区加大创文强管力度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有何亮点?还有,接下来将如何推进各重点项目建设?”……此次记者会一开始,各位有备而来的记者便轮番出击,向各区主要负责人抛出了一个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被提问对象也立即作出回应,认真又深入地进行回答,开诚布公。双方你来我往,高潮迭起。由于众多媒体记者纷纷踊跃争先提问,有的记者连续举了3次手,才好不容易“抢”到了一次提问的机会。
  尽管此次记者会整个过程非常紧凑,一环紧扣一环,但原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用。在一问一答中又延长了将近半小时,还是有一些媒体记者没有时间进行提问,足见此次记者会的热烈程度。期间,多家媒体记者较为关注金平区及濠江区的创文强管情况及如何加快扩容提质等问题,特别是华侨试验区这片投资热土的建设进展情况,更是成了现场媒体最为关注的大热点。在短短的时间里,便有3家媒体记者相继向华侨试验区有关负责人提问,争相了解华侨试验区在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及成效。
  (汕头报业联合采访团记者 黄泽春)
  金平区:
  项目引领加快更新 推进城区品质提升功能完善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城市扩容提质,着力提升全市域一体化水平”。在昨天下午的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金平区区长林锡波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是促进产城融合、推动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金平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重点推进城区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彻底扭转老城区的落后面貌。v  林锡波表示,金平区作为中心城区,人多地少,存量土地有限、发展空间有限一直是制约金平发展的一个瓶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推进城市扩容提质为抓手,提升城市发展水平,非常符合金平实际。
  今年,金平区将立足以项目引领加快推动城市更新,着力推动小公园保育活化和乌桥岛棚户区改造两大项目。据林锡波介绍,小公园保育活化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进展有序,小公园亭、同文学堂、桂园、香园等重点文保的修缮保护工作相继取得重大突破。今年金平区将利用好首期6亿元融资,全面完成西堤路沿路骑楼修缮修复、景观提升工作及“三环三线”建设,以点带面,在2至3年内全面完成小公园核心区保育活化工作。
  市民期盼已久的710亩乌桥岛棚户区改造项目也将在今年正式启动。金平区拟融资60亿元,并委托专业机构制订乌桥岛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完成2000户拆迁安置工作,争取3年内完成搬迁安置和收购平整工作,把乌桥岛建成一颗美丽生态的“明珠”。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金平区将相继启动城市轻轨1号线、海滨路西延、金砂路西延、中山路西延、牛田洋快速通道、潮汕环线高速等主干道征地和建设工作,加快拓通厦岭路、金新北路、天山北路等“断头路”,下大力气补齐道路基础设施短板。同时,启动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着力解决老城区和涉农片区排污、水浸问题。拟融资15亿元对区内18宗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加快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工程(汕头段)建设,启动建设红莲池河引韩工程,进一步促进城市水系生态提升改善。
  (汕头报业联合采访团记者 李扬)
  濠江区:
  推进创文强管全覆盖 打造城乡管理新亮点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濠江区区长秦波就记者提出的关于该区创文强管工作进展及促进城区扩容提质等方面的问题一一作答。他表示,濠江区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凸显亮点”,深化“拆、建、管、美”,纵深推进创文强管全覆盖,打造城乡管理新亮点;将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全力打造精致生态宜居濠江。
  阶段来,濠江区全力以赴推进创文强管工作。在推进拆违重点工作上,该区不断加大拆违整治力度,从主城区和国道、省道逐渐延伸到社区、内街小巷,纵深推进拆违行动,解决了一批存在多年的城市管理痼疾,有效遏制违章搭建蔓延的势头。同时,大力整治城乡“六乱”,尤其是深入开展濠城整治行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秦波表示,濠江区还积极打造社区基层创文亮点,建立“一周一社区创文整治”工作机制;坚持因地制宜,一社区一策略,开展为期3个月的社区亮点打造工程。结合省级新农示范片建设,推进精品村、中心街区、高端社区、生态小镇建设,打造珠浦、葛陈、东湖、澳头、钱塘、东陇等一批美丽乡村,形成“一村一品”的创文新模式。
  “在促进城区扩容提质方面,我们将全力打造精致生态宜居濠江。” 秦波告诉记者,濠江区将全力以赴加快“三大新城”建设:加快12.4平方公里的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建设,力争启动体育公园、红树林公园建设等;加快推进4.36平方公里的东湖新城建设,争取今年启动东湖路、东湖西路以及片区污水管道建设,建设旅游度假休闲区;加快推进5.78平方公里的濠江新城建设,启动“七彩濠江”城市景观带建设等。同时,该区将统筹城乡建设与管理,构建北山湾、南山湾、石风景区、青云岩风景区、巨峰森林公园、广澳大山、苏埃湾红树林保护区等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推动建设一批生态绿色精品乡村,打造依山临海沿江、精致生态宜居新城区。
  (汕头报业联合采访团记者 黄泽春)
  高新区:
  立足创新驱动战略 启动深化“政区合一”管理模式
  记者从昨天下午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获悉,当前我市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科技部已经牵头发改委、国土部、住建部三部委向国务院报文,预计将于近期批复。
  按照市党代会的部署,汕头高新区将重点发展以轻工机械装备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硬件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以技术研发、科创孵化、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把高新区打造成为高端人才、高端科研项目、高端产业、科教先进、国际国内科技合作载体的集聚地。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平介绍,推进高新区和金平区“政区合一”,是一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两区将会针对“政区合一”出台具体的措施,启动深化“政区合一”管理模式工作,着力在政策先行先试、创新资源全球配置、产学研合作深化、创新创业生态营造、产业集群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发展资源集聚等八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力争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
  据介绍,高新区将立足创新驱动战略,把东片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业引领区。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把东片区现有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同时加快互联网与产业的跨界融合;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大力推进“孵化器+”战略,通过“孵化器+龙头企业”、“孵化器+高校科研机构”、“孵化器+投资机构”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多种类型的载体;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推动侨资、潮资参与高新区创业投资、新兴产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兼并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
  在引进人才方面,张平介绍,目前国内有许多企业、高校都非常关注汕头推出的一些项目,可以通过项目来吸引人才,高新区将建设柔性用人机制,打破国籍、地域等人才流动的刚性制约,完善“星期天工程师”、“季度专家”等引才模式,吸引国内外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不变身份、不转户口、不转档案短期来高新区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创新、项目合作。
  (汕头报业联合采访团记者 曾漫路)
  保税区:
  保税物流中心年底前建成
  破难题收回土地逾2000亩
  去年,汕头保税区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 47亿元、外贸进出口12亿元、合同外资2071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690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9.1%、10.4%、34.3%和41.5%。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成功引进了星辉合成新材料、美中时空航空、石墨烯、康泽药业等一批“互联网+”新业态、新能源、新材料项目。
  就媒体关注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和回收盘活闲置土地等情况,汕头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欧阳升在记者会上介绍说,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经海关总署批准、对多家物流企业实施保税仓储管理的封闭的海关监管区。国内货物进入物流中心视同出口,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汕头保税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弥补了保税区功能上的不足,将大大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吸引货物在汕头进出口,也将吸引原来从其他区域出口的货物回流。该项目总投资3.06亿元,目前已筹集资金2.6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5.6%,近期正式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汕头保税区目前总面积为3.34平方公里,保税区控制的规划面积有5800多亩。由于原来个别项目进展不顺利,导致一些土地没有按规定及时进行建设,对保税区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国土局、财政局和土地储备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保税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攻坚克难,依法依规开展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工作,以土地、资金和项目“三赢互惠”为原则,分门别类,先易后难,通过加强与用地单位的沟通协调,采取协议收购、挂账收购和依法强制收回相结合的方式,“一地一策”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盘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共收回土地2271亩。目前,保税区规划控制用地总面积5839亩,现可供应的土地约2290亩,初步满足了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需求。
  (汕头报业联合采访团记者 王开颖)
  华侨试验区:
  创新实行“一工作日”审批制
  去年9月份,市政府首批行政管理事项共60项下放给华侨试验区,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昨天下午,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育斌表示,自首批行政管理事项下发以来,华侨试验区以“放得下、接得了、管得住”为原则,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事项转移,明晰市、区有关部门和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及其工作机构的管理责任,切实将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建设成为汕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黄育斌介绍说,华侨试验区着力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上做了许多新尝试。首先创新实行“一工作日”审批制。在审批流程上,实行职能局室审批制,重点问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对手续完备审批办理的,给予即来即办,一律实行一天审批制,需第二天审批的,相关局室领导必须亲自解释说明情况。
  此外,在服务效率上,做好企业服务的吉祥三保,落实三个马上:马上办、马上就办、马上办好。如国际潮商总部基地筹备多年,试验区用12天完成接手项目申报到挂牌工作。在政策服务上,华侨试验区全力构建良好政策环境,助推产业和企业发展。在创新服务上,市工商局华侨试验区分局探索建立企业住所与经营场所相分离的登记模式,创新推行“一址多照”“一照二址”等改革措施,对有意落户华侨试验区的企业,不分规模大小,统一安排专人进行专业化指导,提供高效服务。截至目前,试验区已登记注册企业达2923户,总注册资本近300亿元。(汕头日报讯)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