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在汕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黄蘅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汕头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振兴发展战略,加快华侨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计划预期目标,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16年,我市把经济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推动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5亿元 ,增长8 .7%,超过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全省,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投资消费协同拉动。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574亿元,增长23 .5%,超过预期目标;民间投资保持活跃,增长29 .2%,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86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亿元,增长12 .0%,超过预期目标。 三次产业协调增长。 预计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 .8∶50 .8∶44 .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亿元,增长3 .2%,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6 .84万亩,总产量48 .35万吨。全市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5家,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新增注册农民合作社37家,累计983家,带动非社员农户3万多户。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50亿元,增长8 .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60亿元 ,增长9 .5% ,均超过预期目标;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机械装备等制造业重点行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460亿元,增长12 .5%。民营实体经济保持旺盛活力,全年实现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13 .0%。服务业加速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913亿元,增长9 .5%,高于第二产业1 .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畅旺,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3万平方米,增长58 .0%,销售额276亿元,增长67 .5%。旅游经济快速增长,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774 .29万人次,增长15 .0%,旅游收入353 .72亿元,增长36 .0%。金融业健康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3101 .81亿元,贷款余额1308 .51亿元,分别增长8 .7%、5 .6% ;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91亿元 ,增长23%。 提质增效取得进展 。 获批创建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 .0% ,主要耗能产品综合能耗继续下降。财政运行稳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 .1亿元,增长6 .2%。企业盈利状况改善,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9 .4%。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9 .0%。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切实增强。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出台《汕头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全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去产能方面,完成155家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去库存方面,预计全年商品房合计去库存78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大力发展股权融资 ,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降低企业负债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2 .0%,比全省低14 .3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全市共降低企业成本60亿元,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归零”,取消车辆通行费年票。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2 .56元,同比减少0 .99元。补短板方面,新增高速公路16 .5公里,完成农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624个,光纤入户率超过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2 .6%,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集中式15座、分散式300个。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实施方案》,积极推广运用PPP、基金等新型融资模式,优化城市建设融资结构;全市获得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优惠贷款超过100亿元,设立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PPP项目91个,申请上报国家第三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投资额超过90亿元。“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取得突破,“一楼式大集中窗口服务平台”进驻单位增至53个、办事窗口145个、进驻事项666项,基本实现市级审批部门和审批事项全部进驻。稳步推进价格管理机制改革,完成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价格联动调整,清理、公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汕头网”成功上线,初步实现了各部门(单位)信息共享,获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全国首个以“华侨”为主题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新增各类金融分支机构49家,新上市公司2家,累计达到27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挂牌总数达到47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1072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已全部建成。财税体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出台《促进汕头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新业态和港口物流发展。首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侨交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16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境外展示中心和营销网络7个。全年新设立境外投资项目23个,中方投资总额3 .70亿美元,增长4 .6倍;增资项目13个,增资总额11 .23亿美元,增长17 .3倍。其中,宜华集团投资3 .1亿美元力拓新加坡市场、联泰集团增资1亿美元开拓澳洲市场、奥飞娱乐投资0 .94亿美元并购美国Baby Trend.Inc股权。
(三)创新驱动有效实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出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设立首期2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1亿元的天使基金、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以及企业融资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初创型企业发展,入选“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75家,总量达到325家。创新要素加快积聚,新认定汕头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7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汕头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为粤东西北首家通过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龙湖区青年创业梦工场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市25个专业镇建立了技术创新平台,拥有66个科技服务机构。建成市、县两级24个创业孵化基地,已进驻企业1027家。创新成效突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1 .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4 .9%和12 .0%,中国汕头(玩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设立。
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速,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出台《汕头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20年)》,预计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 .1%,高于工业增加值3 .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65亿元,占工业投资41 .4%。比亚迪、美中时空等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产业载体加快建设,规划建设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龙湖龙东产业园区、濠江中海信创新产业园和潮阳新材料创新产业园,带动各区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制定实施扶持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措施,大力培育“互联网+”新业态,积极与腾讯、京东、九次方等在产业创新、民生应用、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发展互联网新经济。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量、快递业务分别增长30%、105%;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增加至11个、58个,总量列全省第一和第二位;入围中国“互联网+”总指数城市100强,12个镇列入首批市级“互联网+”创建小镇和培育小镇名单。出台《汕头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业规模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迅速发展,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0个,取得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18个;丹樱农业生态园列入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发展新局雏形初现。
2016年,省、市两级重点建设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市24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5 .07亿元。
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筑。 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广澳港区二期工程、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及配套库区项目分别完成总投资的81 .0%、25 .0%和12 .3%;广澳港区航道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广东华电丰盛汕头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初步设计已获批复。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汕头段工程完成工程量的63%,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首期工程开工建设,疏港铁路项目预可研中国铁总已组织审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潮惠高速公路汕头段建成通车;揭惠高速公路按计划推进,将于2017年建成通车;汕湛高速汕头段加快建设,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一、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汕头海湾隧道围堰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开始实施建设;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国道206线大学路路面改造工程二期、国道324线市区段高架桥工程等13个在建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 .08亿元,完成总投资的86 .1%。
产业发展引擎加快形成。 华侨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依托获批的广东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积极申报、筹备华侨人寿、汇安互联网产险、互联网小贷试点等,宝能科创园、明园国际科创金融城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国家级高新区,重点推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以科技合作基地;着力布局发展大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培育汕头发展新动能。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主动融入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区总体规划,拓展汕头临港产业发展新空间。
(五)创文强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优化提质。
市容市貌规范有序。 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实施城市环境“九大提升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共拆除违章建筑物27 .8万多处,脏、乱、差、堵等“城市病”得到有效整治,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深入实施“六个十”工程,新建、改建儿童公园、时代广场等一批公园项目,启动小公园街区等一批历史文物保育修复,完成新大华等一批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续建、改建、改造金环南路、庐山北路、中山西路等25条市政道路。启动知名特色美食店店容店貌改造工程,完成飘香小食、老妈宫粽球等首期15家特色店改造。新、扩建旅游厕所102所,有效提升景区服务水平。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全面铺开,关闭取缔印染企业210家、造纸企业20家,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厂10座、管网83 .6公里;贵屿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基本建成占地95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1461家拆解户组成49家企业全部入园。加快环保设施建设进度,澄海区洁源垃圾发电厂通过省无害化等级评价,新溪污水处理厂等6座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通水试运行。启动城区10个“黑臭水体”整治修复,改善沟渠生态水质。种绿护绿得到强化,完成建设碳汇造林1 .41万亩、森林抚育8 .86万亩、完善提升生态景观林带36公里、绿化美化村庄42个。启动新建8个森林、湿地公园,总面积407 .9公顷。深化殡葬改革,推广绿色生态殡葬。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教育事业取得突破。 全市69个镇(街道)全部被命名为省教育强镇,7个县(区)都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和省教育强区,荣获“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开始招生。潮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启动新设汕头市卫生健康学院工作。
医疗事业着力推进。 全面启动“卫生强市”建设,推进汕头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皮肤医院和汕大眼科中心异地扩建已完成前期工作,近期启动建设,新溪镇卫生院等 7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工。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加强,传染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医疗便民服务措施更加便捷,分级诊疗制度加快落实,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 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70%以上,完成1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就业优先战略有效实施,新增城镇就业5 .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扶贫攻坚扎实推进,累计投入精准扶贫资金3 .55亿元,实现3 .3万相对贫困人口减贫目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为197 .78万人和498 .15万人;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老年照料服务中心19个。推进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000套,新增租补802套,建成1782套。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新投放公交车250辆,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开通金山中学、新一中和汕头大学等学校专线公交服务。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汕头市第六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总的来看,2016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发展综合效益有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偏慢,重点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成本较高;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存在差距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措施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振兴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2017年的计划工作,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形势。当前,国际经济格局仍在深刻调整,去全球化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非常规的市场态势和政策措施正逐步成为常态,市场潜在风险依旧广泛存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与经济运行模式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均面临重大调整和改革,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难得机遇。我市在“抓交通、建平台、造环境、强管理、创文明”等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气和资源进一步聚集,一批高端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三大平台”紧锣密鼓推进,新的增长动力快速成长,为汕头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市实际,建议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6%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5%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要确保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组织落实“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实施机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和管理, 2017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增量和存量并蓄,加快培育新型产业体系。
推进供给侧改革纵深发展。 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年底前要完成100户特困企业脱困,完成园区产业目录编制,加快与珠三角地区产业项目对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再化解14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库存;通过推动汕特农信联社加快改革重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等,确保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杠杆率保持达标;争取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坚定不移实施营改增试点,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推动企业“五险一金”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和工商业用电、工业用气价格合理降低;落实270亿元投资,抓好19项补短板重大工程,力争各项短板指标全面实现年度达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园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1000家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拓展工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加速服务业集聚区整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现代商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
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加强园区规划和引导,明确现有7个市级以上产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发展定位,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功能,推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倾斜。着力推进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和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深入推进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40亿元,培育1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并分行业推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发展。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推进汕头产品向汕头品牌转变,鼓励企业制定实施标杆体系并转化为地方标准,力争上升为国家标准;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发扬工匠精神,增强企业竞争力。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做大,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产权、信贷获取、保护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雇佣员工等方面全面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帮扶和激励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营业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4家、20—50亿元企业11家、10—20亿元企业8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
加快战略平台规划建设。 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建设,深化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积极谋划设立国家级华侨产业母基金;推动华融华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华侨板”运营中心等有机结合,打造全球华侨华人金融资产管理中心。加快国际科创金融城、科创园等高端产业载体以及国际潮商总部大厦等总部大楼建设,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粤东核心商务区。依托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进与以色列在水处理、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新材料、信息和农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完成并实施《临港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广澳港交通优势和南区土地发展空间相对优势,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湾区经济”,建设服务周边、辐射粤东、连接港澳台与东南亚、通达世界的临港经济区。
(二)坚持外引和内育并举,增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构建创新发展新机制。 大力推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攻坚,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导向和管理机制,建立科技项目审批、执行、评价相对分开、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建立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匹配的渠道和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天使基金进一步发展,完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全面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一分开”,推动所有事项向市、区电子政务平台集中。搭建汕头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与国家、省平台数据“纵向贯通”。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稳步推进价格体制改革。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对照新修订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重点推荐一批科技型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扎实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市建设,建立健全各类公共技术服务机构、服务平台,培育催生一批科技企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营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支持汕头大学改革发展,加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打造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积极扩大与外地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全面贯彻落实《汕头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若干意见(试行)》及其10项配套政策,发挥潮籍博士联合会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和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来汕头创新创业。
(三)坚持扩容和提质并进,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打造城市核心圈。 加快汕头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跨汕头湾新通道,改造延伸海滨路、南滨路,构建环内海湾高标准交通体系。推进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西部智慧新城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总长22 .64公里的东海岸新城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南滨新城开发,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城。推动汕潮揭城市群建设,推进三市之间的深度共融发展,加强在交通、通讯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经贸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互惠互利,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围绕构筑“大汕头湾区”,加快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快捷内环和快速外环“两环多射”路网。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确保2017年底前厦深联络线与汕头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推动汕头市城市轨道交通尽快开工,启动疏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力争年底建成广澳港2个10万吨级码头及防波堤、广澳港二期航道等公共设施,启动广澳港三期工程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揭惠高速汕头段建成通车,汕湛高速汕头段、潮汕环线高速一期加快建设,启动牛田洋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澄海、潮阳、潮南与中心城区的干线公路建设,金凤路高架桥建成通车。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出台《汕头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印染等污染产业集聚到园区,坚决淘汰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加快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和定点基地建设;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韩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城市水体、城乡河沟整治,推进村庄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大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展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工作。
(四)坚持内需和外需并重,加快培育扩大有效需求。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抓好“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的落实,2017年全市拟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86项,总投资24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3亿元,带动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围绕国家投资重点领域和我市“十三五”规划导向,聚焦港口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强化项目谋划布局。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粤东西北振兴基金、大额长期低息资金、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券等方式融通建设资金。推动汕头投资总公司第二期14亿元企业债成功发行,助力市政道路建设。组建用好PPP投资基金,加大与PPP项目对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狠抓投资体制改革,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积极创新消费供给,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深入挖掘网络消费、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力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开展汕货全国行活动,推进汕头品牌渠道建设。积极鼓励进口商品、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努力释放消费需求。支持物流产业发展及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加快培育外贸新优势。 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稳份额、调结构、增效益”,打造外贸新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航运和服务贸易合作。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承接外贸订单。大力扶持企业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品牌产品出口,建设国家出口玩具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一批科技兴贸基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推动跨境电子商务B2B发展。健全关检贸协同服务机制,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
(五)坚持民生和民安并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加强就业和价格管理。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全力稳就业。探索推进“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确保今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与经济同步增长。发挥价格调控专项资金作用,保持物价总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着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设完善汕头市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制定完善与户籍管理改革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大政府购买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服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境未成年人、计生失独、伤残家庭的帮扶关怀。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深化“平安汕头”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完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管理制度,做好消防、交通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先进市工作,力争4个县(区)率先申报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支持汕头大学改革发展,加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打造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支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省粤东技师学院升级发展,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启动华侨试验区示范性高中和国际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实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县镇一体化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新建、改扩建汕大肿瘤医院、汕头市中医院、白求恩潮阳医院、国瑞医院等12家三级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卫生强市。深化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平台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各位代表,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意义非同寻常。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干担当,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汕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