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负责人回应经济社会热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充分展现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全力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增进社会各界对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情况的了解和支持,形成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昨天下午,汕头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局局长黄蘅,市经信局局长陈春松,市科技局局长邱长奕,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晓欢,分别就重点项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实体经济、交通出行等热点问题回答省市新闻媒体的提问。
市发改局局长黄蘅:
安排319重点项目总投资3468亿
重点项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局局长黄蘅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透露,今年,我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共319项,总投资3468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58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31项,年度投资291亿元;产业工程项目113项,年度投资173亿元;民生工程75项,年度投资124亿元。
“近几年来,我市一直把重点项目作为拉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我们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时,就着力谋划了总投资8200多亿元的660多项重大项目,‘十三五’期间拟投资4200多亿元。”黄蘅介绍,在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下,两年来已有218个项目落地建设,涵盖了交通、市政、环保、教育、卫生、产业等各个领域,有效带动了全市投资的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发改部门根据宏观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变化,加强项目策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梳理、谋划“一一三五六六”工程,初步统计,“一一三五六六”工程共有81个项目,总投资约2021亿元。为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地落实,前年和去年我市都举行了“12·28”项目集中签约(启动)活动。
黄蘅表示,下来将着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做好项目建设保障工作。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管理机制,明确项目建设任务、时序、责任单位等,全力推动12·28活动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尽早完工、早见成效,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全力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创新项目投融资方式,优化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供应。重塑营商环境优势,研究出台重特大项目加快审批的实施方案,实现项目审批流程革命性再造,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加快建设。依托全市重点项目在线监控和管理系统,实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突出障碍。与此同时,着眼长远抓好项目储备,围绕产业链中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瞄准世界500强、央企、港台百大企业、潮商和知名民企,定位、定向、定点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引进产业链群企业和项目,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
市经信局局长陈春松:
以制造业为重点支持实体经济
陈春松介绍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经信部门坚持以制造业为重点,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去年着力抓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创新驱动,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2017年,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高新区电商产业园入选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增汕头大学学生创业园等4个省级示范基地。1至11月,全市工业投资927.71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13.39亿元,分别增长24.3%和29.1%,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总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二是抓企业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发展规模。首先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共有宜华集团、众业达电气等16家企业入围2017年广东企业500强,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数近950家。其次是全力推进“小升规”,通过分类指导培育、服务督办并举,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2家,总数达到2008家。另外,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全年新登记企业8989户,增长21.9%,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万户。
三是抓企业减负,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我市在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基础上,出台了38条可操作性强、扶持力度大的实施意见,其中有17条是我市结合实际提出的个性化措施,5条为我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创新性措施。市实施意见重点从税收、用地、社保、用电、运输、融资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据初步测算,去年共为我市企业减负30.83亿元。
市科技局局长邱长奕:
搭建重大科技平台帮企业攻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汕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认定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市去年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来有何打算?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市科技局局长邱长奕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邱长奕介绍说,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要坚持精准培育、及时兑现奖励、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去年以来,我市各级科技部门共举办较大规模的培训活动逾30场,在继续推进培训常态化基础上,突出辅导精准化。
市委、市政府已决定组建专家服务团,由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的近40名专家组成,深入后备企业帮助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建设研发机构,提高申报质量,扶持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规范管理、提升科研能力。
市科技部门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作为惠企扶企暖企的主要举措。2016年度,我市324家高企共获得享受高企税收优惠税额等直接政策红利8.52亿元。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高企支持力度,对通过重新认定的老高企,市财政同样给予4万元的支持。全市554家高企每年获得的直接政策红利预计将超过10亿元。
新一年市科技局拟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科技企业对接高水平大学的产学研活动,集中有限资金帮助科技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二是搭建新的重大科技平台,帮助龙湖工业园区申报为省级高新区,并开展推动科技企业上市“倍增行动”;三是通过科技金融的政策手段,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帮助企业解决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晓欢:
实现全市建制村100%通客运班车
黄晓欢表示,今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构筑“一湾一岸两河三平台”城市新格局工作部署,继续统筹推进全市交通一体化,重点加快“一一三五六六”工程建设,抢抓机遇,加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加快汕头全面振兴发展协调发展征程中奋力先行。今年力争交通建设投资超10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公里,完成国省道路面改造38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0公里,实现全市建制村通客运班车100%目标,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00辆以上,交通生产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以交通建设和民生服务的扎实成效助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协调发展。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文明交通共创文明城市”工作部署,市交通部门制定实施全市公共交通行业对标厦门三年发展行动计划,以统筹推进财政投入、运力投入、路权保障、站场保障、队伍建设、管理能力等六个提升为支撑,加快构建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多层次公交服务系统为主体、水上公交为特色、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行业服务水平。
黄晓欢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公交运力投放,力争至2020年全市公交车拥有量达到3000辆以上,打造便民公交服务体系。要完善公交服务体系,增开冷僻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快公交一卡通推广应用,拓展微信扫码支付乘坐公交车。要统筹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出行环境。要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强公共交通行业监管,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大华网讯)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