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大会机构 大会议程 文件公告 会议要闻 议案建议 代表风采 图片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创建时间:2014-02-19 00:00 来源: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2013年工作回顾
  生产总值增长10%
  全市生产总值1565.9亿元,增长1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上一年提高0.5个百分点。来源于我市的财政收入277.9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2.11亿元,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额784.67亿元,增长28.2%,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且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3671户,其中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134户,新一轮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正在不断夯实。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汕头大地上四条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汕揭梅高速月浦至泰山立交段建成通车,泰山立交至汕汾高速段建设进展顺利,汕湛、潮惠、揭惠高速汕头段开工建设,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按省市共建模式启动勘察设计和项目投资人招标,汕头海湾隧道完成勘察设计招标。厦深铁路开通运行,潮阳站站房主体工程及进出站路建成投入使用。厦深联络线经多方争取,初步设计方案获省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复同意实施,疏港铁路、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粤东城际和市域轨道交通项目完成初步规划编制。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按照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规划建设海湾新区为重点,推动形成“一湾两岸”城市核心圈、“一核多组团”大特区城市格局。海湾新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在核心区36平方公里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起步区12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规划展示馆建成对外开放。海湾新区“六城一区”全面启动建设,东海岸新城累计投资近70亿元,基本完成围海造地工程,形成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海堤24公里,新津片区首期约480亩土地挂牌出让,中山路东延段、滨江大道、新津河大桥、外砂河大桥等市政设施启动建设;启动建设小公园开埠历史文化街区、潮人码头,改造大华路、外马路、西堤路、海河路等共16.45万平方米破旧道路,启动和完成改造升级潮阳、潮南、澄海、南澳城区一大批市政道路,城乡面貌大为改善更新。
  关键词
  现代产业
  全面实施四大产业计划,扎实推进“五个100工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投资延续高增长态势,达到25.1%。继续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季活动,集中开工项目180个,总投资额729亿元,其中现代产业项目投资额146亿元,占比超过20%。
  关键词
  开放合作
  成功举办第五届粤东侨博会,吸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社团代表、500名海外嘉宾参加,签订粤东五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作协议、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框架协议,签约项目185个,投资额1948亿元。大力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启动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试点,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进出口总额92.34亿美元,增长4.9%,其中出口总额66.02亿美元,增长7.1%。
  关键词
  社会民生
  优先保障民生事业公共财政支出,去年全市共支出13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97元,分别增长10.9%、11.8%。新增城镇就业6.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农村劳动力培训2.53万人,转移就业5.48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参加职工医疗保险48.8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99.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52.42万人、养老保险185.48万人,完成社保卡发卡437.5万张,基本实现社保卡全覆盖。去年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
  关键词
  抗灾复产
  去年我市接连遭受“8·17”重大洪涝灾害和强台风“天兔”的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筹措拨付各级救灾复产资金4.11亿元,社会各界筹集救灾善款及物资折合人民币约8900万元。
  关键词
  社会环境
  全面开展“平安汕头”建设,积极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社会管理薄弱地区”、“社会矛盾突出地区”三类重点地区实行分类挂牌整治,重拳打击路面盗抢犯罪。着力加强治安巡防管控,建成治安视频监控点20.7万个,有力震慑犯罪行为,全市刑事和治安警情下降12.8%,常住人口发案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两抢”警情下降8.9%,破获抢夺案件上升71.3%,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关键词
  政务环境
  注重运用特区立法权,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议案6件,制定政府规章5件,通过立法推动改革创新。颁布实施行政复议条例,推动行政复议工作创新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转移、下放、前移政府职能事项412项,调整比例63.3%。
今年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1.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提升城市便捷通达能力
  
  高速公路方面。汕揭梅高速公路汕头段全线建成通车。汕湛、潮惠、揭惠三条高速公路完成征拆工作,实现全面施工。加快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着手规划牛田洋快速通道。
  铁路方面。协调推进厦深铁路通车后相关配套设施的优化和完善。全力推进厦深铁路联络线建设,积极协助、配合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路桥建设方面。加快国道206线大学路、324线潮阳潮南段和省道235司神线、231凤湾线、237线和337线和惠公路二期工程,以及磊广路、河浦大道、河中路、达南路等改造工程的建设进度。新开工国道324线澄海盐鸿至莲阳段、潮南洋汾陈至石桥头段,省道234线潮阳北闸至河溪段、336线南澳环岛公路等路面改造工程。加快国道324线石至红旗岭段、省道335线澄海段、237线潮阳和平至谷饶段等改造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南澳大桥建成通车。汕头海湾隧道完成设计并动工建设。完成1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继续推动危桥整治改造。
  港口方面。完成马山港区华能汕头电厂重件码头改造工程,力争完成广澳港区防波堤项目50%以上工程量,完成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主体工程。新开工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争取开工建设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航道二期工程。积极理顺各种关系,争取尽快重启潮阳港运营。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粤东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抢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民资民力、侨资侨力的优势,全面实施四大产业计划和“五个100工程”,坚持高端发展取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做强做大锆产业、北斗导航和卫星遥感产业、大数据产业、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等4个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海外华侨华人和外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和区域服务水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稳健发展。
  引导扶持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抓住入选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契机,以信息化、品牌等手段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业态,提升、改良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专、做强做大、提质增效。
  促进园区扩能增效。出台实施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方案,重新调整园区产业发展布局,明确各园区主导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整合提升现有园区,推进园区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投入产出比。
  3.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加快海湾新区建设。进一步梳理海湾新区及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实施路径,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探索建立国际化、法治化商事规则,打造世界潮人经济门户、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平台和经济特区的升级版。
  推动城乡综合运营开发。创新城乡发展投融资机制,做大做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股权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政府债券等各种金融杠杆和市场融资功能,撬动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
  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推动城市更新,加快永平路、新兴路、跃进路、外马路、中山中路、中山西路、长平路、金砂路、金环南路、长江路、犁头标路、安居路等一批破损道路、“水浸街”改造。保护提升老城区,保育活化开埠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推进永平路100米沿街范围内房产收购、改造。
  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行动,用5年时间对全市水利渠系进行大清淤、大清通、大整治,突出解决河道清障和堤防加固问题。
  启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抓住省委、省政府决定综合整治练江流域的契机,按照“五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加紧做好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练江潮阳北港、前溪、后溪水闸和潮南新坛、锣鼓陂水闸重建工程,除险加固潮阳海门堤围和潮南练江(井都-成田段)堤围,综合整治潮南南山截流河(陇天-成田段)工程等水利设施配套,逐步从根本上解决练江流域水患问题。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强化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治理,落实网格化执法和道路巡回保洁制度,推进小贩疏导工程、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整治城市管理“顽疾”。
 
  4.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破解制约经济发展体制障碍
  
  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实行商事主体年报备案制度,建立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简化企业投资管理流程,减少政府对企业投资的行政审批事项,对市核准权限内不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力争实现企业投资审批事项压减50%以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力。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以海湾新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载体,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开展金融政策创新试点,争取在人民币跨境双向投融资、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有新突破,吸引金融服务机构集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着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出台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在政务诚信、信用分类监管、农村信用建设等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5.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构筑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
  
  补齐民生短板,加快解决民生问题,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政府工作的重点。要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诉求,持之以恒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基本,构筑起使群众能够安心生产生活的保障网。
  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加快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建设,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建立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社会福利中心和一批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总结推广潮汕特色的农村邻里互助模式,打造集“养老、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养老模式。
  加快推进教育创强。做好澄海区溪南镇等13个镇(街道)和澄海区、南澳县申报省教育强镇(街道)、强区(县)工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做好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切实改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建设3家区级人民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100%达标。全面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动民办文化场馆向社会开放。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汕头”建设和“平安细胞工程”,夯实平安区县、平安乡镇、平安社区的创建基础。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等防控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完成4000个一类、36000个二类视频监控点建设任务。
  6.市级财政投入7.16亿元
  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
  
  一是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月人均补贴水平提高到333元和16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2013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0%,孤儿基本生活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150元和700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基本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1000元和800元。
  二是配置乡镇卫生院“五个一”设备。为全市25所一般乡镇卫生院、8所中心卫生院配置救护车、全自动生化仪、心电图仪、X光射线机、B超仪等设备。
  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医疗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医院自付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启动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试点,改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
  四是实施教育普惠工程。继续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从每人每学年750元提高到950元,初中从每人每学年1150元提高到1550元;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制度。
  五是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重度(二级)残疾人的护理补贴每人每年由600元提高到1200元,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600元;为600名长期卧床的特困(低保)残疾人提供一年每人3000元的家居护理或一次性医疗补助。
  六是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完成市文化馆、市非遗馆改造升级和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修缮布展,免费开放;建设一批社区体育公园。
  七是继续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加快推进西堤公园重建、石炮台公园等绿地改造;打造一批绿化美化示范村。
  八是继续推进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在继续对全市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整治的同时,重点推进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新建潮阳、潮南垃圾焚烧发电厂。
  九是继续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公租房124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100户,基本建成3100套。
  十是实施用水治水工程。继续实施潮阳、潮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启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开展“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行动。
  7.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
  优化创新型政务环境
  
  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是再创特区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必须进一步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之以恒推进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建设。
  着力加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梳理部门行政职权,出台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推进行政审批法定化、标准化建设,再造和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权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实现政府部门的审批职能、机构、权限向窗口集中,逐步建立“审、管”分离、“监、管”分离运行机制,促进审批提速增效。
  着力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实施预防腐败条例,推进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和制度建设,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强化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廉政监察,严肃查办庸懒散奢等行为,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汕头日报讯)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