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大会机构 大会议程 文件公告 会议要闻 议案建议 代表风采 图片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文件公告
汕头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创建时间:2014-02-27 00:00 来源: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218在汕头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郑晓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汕头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克服“8.17”重大洪涝灾害和“天兔”强台风侵袭的不利影响,积极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生保障继续改善的基本态势。据市统计局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5.9亿元,增长10%,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1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17.7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660.94亿元,增长7.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11亿元,增长16.4%。主要特点是:

  (一)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经营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58.15亿元,增长3.9%。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6.94万亩,总产量45.29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考评任务;完成蔬菜播种面积69.15万亩,总产量16 5.40万吨。推进围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整治,建设现代标准农田12000亩。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全市累计注册农民合作社771家,比增463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1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有10家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全市“五个100”工程培育范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逐步兴起,成为我市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澄海区成功竞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获得省三年9000万元的资金支持额度。

  (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652.242.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04.17亿元,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8.28亿元,增长14.0%。全年工业用电100.92亿千瓦时,增长7.0%。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培育企业4家,累计达到13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控股“东方锆业”,中国锆城列入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核条带项目、2700吨复合氧化锆项目建成投产。“汕头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被认定为201310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中国卫星广东汕头航天技术转化中心科研楼建成投入使用。与国药集团和香港中航等合作的一批现代产业项目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有新成效。制订《汕头市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实施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对全市园区的规划定位,重点建设10个重点园区、7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DK].9%。进一步完善总部企业扶持政策,总部企业累计达到54 家。星湖城商业综合体、龙光喜来登酒店投入运营。苏宁电器广场、百脑汇数码广场、长平新一城、猛狮国际广场、潮南巴比伦商贸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新增东亚银行、恒生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汕头金融超市建成运营。稳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成为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在国内地方政府中率先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开展网络安全战略合作。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柏亚、五维等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迅速,全市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突破10万家,交易规模超400亿元,增长超50%,增速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持续增强。13家企业通过省的评审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增至136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9%,增长3.6%。技术创新工程得到大力推进,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及试点企业3家,组建2家创新型企业研究开发院。新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1项。新认定第89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第410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8家企业列入2013年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占全省26.7%。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5家,增幅达50%,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2家。

  (三)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4.67亿元,增长28.2%,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02.42亿元,增长24.5%。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投资299.29亿元,增长72.4%。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282.69亿元,增长25.1%。文化产业投资增长16.7%。民营投资完成597.6亿元,增长33[DK].4%,占全市投资比重为76.2%。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013年全年共有54个项目获得发改系统国家和省级资金补助2.6亿元。推动企业债券发行,汕头投资建设总公司发行18亿元企业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重大项目引进取得积极成效,我市在第五届粤东侨博会上共签约52个项目,投资总额102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项,总投资905亿元。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城市发展,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特许经营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民营企业家通过乡贤反哺工程等多种方式,捐资兴建了一批公益项目。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全市143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9.5%,比去年同期提高17.3个百分点,完成比例为历年最高。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百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0.3亿元。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汕揭高速月浦至泰山立交段建成通车,汕湛、潮惠、揭惠高速汕头段开工建设,潮汕环线启动勘察设计工作。厦深铁路汕头段建成正式投入营运,潮阳站站房和进出道路应急工程投入使用;厦深铁路进汕头联络线项目初步设计获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正加快推进项目施工设计、风险评估、方案优化等各项工作。汕头港疏港铁路结合客运功能的项目预可研报告已形成。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投资超过3.6亿元,广澳港区二期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及10万吨级港池、航道疏浚施工。粤东城际和市域轨道交通项目完成初步规划编制。汕头海湾隧道完成勘察设计招标。华能海门电厂3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东部城市经济带河口治理及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围内吹填超过98%,新津河改道工程已通过验收,东海岸新城市政路网规划优化方案获得审议通过。

  (四)消费市场比较活跃,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8.92亿元,增长12.5%。完成货物周转量184.43亿吨公里,增长14.3%。实现邮电业务收入58.16亿元,增长6.4%。旅游消费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147.01亿元,增长18.7%,接待旅游者1155.86万人次,增长11.0%。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5%。网络消费发展迅速,成功举办了首届“3.27汕头网购节”和“6.27汕货网上行”。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据海关统计,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2.34亿美元,增长4.9%,其中,出口66.02亿美元,增长7.1%;进口26.32亿美元。机电产品、服装及玩具出口保持增长。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4.9%,比全市出口平均增速高7.8个百分点,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5%。贸易结构逐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总值52.38亿美元,增长1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9.3%。大力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启动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试点,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引导支持企业境外投资,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3家,中方投资总额3701万美元;境外企业增资7家,共增资9963万美元。“同城化”稳步推进,召开第二次推进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进一步完善三市合作协调机制,积极开展便民惠民合作项目,三市车辆年票通行费互通互认已于201311日起实施;公共交通同城化项目工作方案正式印发,积极推进广播电视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网同费、医保联网结算、医疗检查结果和病历互认。

  (五)新区建设有序展开,城市空间拓展优化。

  省政府审议通过《广东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新区产业发展、区域建设用海、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正加快编制。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请示已上报国务院。新区起步区12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六城一区”建设积极推进,东海岸新城累计投资近70亿元,基本完成围海造地工程,形成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和海堤抛石24公里,中山路东延段、滨江大道、新津河大桥、外砂河大桥等市政设施动工;珠港新城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南滨新城完成项目工可和市政规划编制,中轴线景观工程、潮汕文化历史博览中心启动建设;澄海六合新城启动围海造地论证和规划编制;粤东物流新城正式启动建设;南澳被认定为广东省滨海旅游产业园。西部生态智慧新城、潮阳东部新城、潮南行政新区、厦深高铁潮阳站(谷饶)物流新城等加快战略合作开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六)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发展活力得到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出台《汕头市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取消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行分类改革,对不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出台《汕头市进一步推动民间投资发展操作方案》,放宽对民营资本投资重大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等领域的公共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限制,形成多元投资的市场开放格局。行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目录清理,取消、转移、下放、委托、前移政府职能事项412项,调整比例63.3%。出台《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量化标准规定》,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设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全面启动“汕头政府在线”项目,42个单位555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梳理上网,各区县网上办事分厅上线运行,省、市、区(县)三级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政务办公、行政审批、公众服务、效能监察的全流程电子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出台《汕头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重要法规和《汕头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全市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建设224个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民群众和非户籍常住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七)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单位GDP能耗预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完成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控制在91.78%以上。组织编制《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贵屿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加快。组织实施《汕头市“十二五”清洁生产推行计划》,33家企业启动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列入省年度计划清单的14个结构减排项目已完成13个。

  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千村整治行动,开展农村污水污染防治工作,共建成7座分散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南区污水处理厂濠江分厂一期管网系统实现全面通水,厂区全面投产。澄海洁源垃圾发电厂基本建成,市雷打石环保电厂、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建成垃圾转运站33个、垃圾收集点831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6.64%,完成年度控制目标任务。

  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启动实施 “绿满家园”活动,完成绿化项目159个。林业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三大工程快速推进[DK]。汕头海湾湿地生态公园已建成向市民开放。完成70个生态示范村的绿化美化任务[DK]。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比增5.3%。

  (八)民生保障继续加强,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高标准完成10件民心工程,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达到7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促就业政策有新成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和《汕头市小额贷款操作办法》,推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等级培训2.5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48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6%。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5.48万人,参保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1.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9.7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7.6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至1418元,增加了157.3元。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办工作全面展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DK].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新、改、扩建校舍594所,解决学位1.5万个。启动建设3家区级人民医院、5家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床位163张。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开放,达标升级建设10个综合文化站、300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城市居家服务和农村互助养老逐步推进,全市766位老人享受免费上门服务,比增91%,城市、农村居家和日间照料覆盖率分别达到68.6%75.2%。

  总体上看,2013年我市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以及自然灾害侵袭的考验,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够快,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短板”没有明显改观,科技创新力度仍需加强;重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小草”经济的发展局面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变;部分企业受资金困难、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比较困难;财税增收乏力与民生保障刚性支出增多矛盾突出,民生保障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城市交通、卫生等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面貌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于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措施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综合分析判断,201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增长,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严峻性不可低估。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但最低迷时期已基本过去,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有所增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的增长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作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经济稳中提质态势有望继续保持。从广东看,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均突破1万亿美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有利于全省内需增长和投资增长保持较高增速。从汕头看,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撑。近年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谋篇布局,以及第五届粤东侨博会签约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城建设、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陆续投产、开工,将支撑起我市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总体来看,2014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但风险和挑战也不容低估。

  新的一年,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进一步高举特区旗帜,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开放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以上因素,建议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

  ——工业增加值增长12.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0%;

  ——农业总产值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0%;

  ——外贸进口总额增长4.0%;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5.0%;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0‰以内;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

  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同时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更快的发展。2014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发挥改革动力作用,创新特区振兴发展路径

  以申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汕头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家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以及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的要求,加快推进事关汕头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为汕头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特区的窗口、试验、示范和带动作用,以申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主要着力点,大胆借鉴国内外新区的优惠政策,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争取力度,探索建立和实施负面清单及其他适应国际营商规则的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努力争取国家赋予自由贸易园区的相关政策辐射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实现各种优惠政策的叠加,把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成为政策高地、创新平台和对外窗口。

  二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协调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实现政府部门的审批职能、机构、权限向窗口集中,促进审批提速增效。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商事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资格审批相分离,精简和规范商事经营资格审批程序和登记审批流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汕头政府在线”,完善市、区(县)二级网上办事大(分)厅建设,构筑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三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汕头市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行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建立高效便捷的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办理流程,推行网上在线备案。放宽民资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等涉及公共资源利用的领域,投资金融产业。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和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手续。创新企业投资监管方式,按照“宽进严管”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诚信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确保政府资金的合理投向。制定出台市属政府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代建制”管理机制。

  四是稳步推进社会、文化事业改革。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民政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建设,出台《汕头经济特区募捐条例》、《汕头经济特区村务公开条例》。创新文化发展机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潮人精神家园。积极推进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潮汕文化旅游品牌。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全面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收入分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二)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加快推进项目投资建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市拟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68项,年度计划投资219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9.3亿元。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重点项目的推进机制,确保今年安排的重点项目有效推进。特别是要进一步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统筹推进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突破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制约,支撑和带动汕头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港口建设方面,汕头广澳港区防波堤项目要完成50%以上工程量;新开工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争取开工建设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航运企业的合作,开辟和拓展国内外航运航线,吸引粤东北、赣东南、闽西南乃至湘南等地货源。路桥建设方面,汕揭梅高速公路汕头段全线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汕湛、潮惠、揭惠高速公路汕头段建设和潮汕环线高速、汕头海湾隧道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底开工建设汕头海湾隧道。南澳大桥建成通车,启动南澳环岛路面大修工程。加快国道324线升级改造和泰山路北延等一批国道、省道和城市道路的建设和改造。铁路建设方面,推进厦深铁路通车后相关配套设施的优化完善,争取厦深铁路进汕头联络线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汕头港疏港铁路、粤东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市域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

  二是加强大项目的谋划和引进工作。要落实责任积极推动第五届粤东侨博会52个总投资1027亿元签约项目的真正落地和开工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汕头市广澳港区一揽子建设项目、汕头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中电(南方)云信息科技园项目、广新海工(汕头)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基地、贵屿循环经济园区合作项目、国电赛洛LNG等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促使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动建、动建项目早投产。同时要加快谋划一批园区载体,谋划引进一批新项目、好项目。

  三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统筹利用城投债和市投资总18亿元企业债,撬动和推进一批全局性的、利于滚动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贯彻落实《汕头市进一步推动民间投资发展操作方案》,按照“非禁即入、平等竞争、民资优先”的原则,今年要继续谋划推出一批面向民间投资的重大项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设施等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清理现行有关民间投资的审批事项简化手续,加强民间投资的管理决策、项目咨询、行业准入和审核报批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鼓励设立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以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契机,创新华侨产业投融资模式,吸引侨资侨力在内的各种资源参与汕头建设。

  (三)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按照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以规划建设汕头海湾新区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尽快形成城乡和区域一体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快推进以海湾新区为重点的功能组团建设。组织实施《广东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加快编制完成新区产业发展、区域建设用海、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有序铺开并加快新区各功能组团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东海岸新城要全面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和验收,完成新津片区中山东路东延段、滨江大道、滨海大道、新津河大桥、外砂河大桥建设,完成征地工作并推动一批土地挂牌出让;珠港新城全面铺开土地一级开发,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南滨新城要加快土地开发,推进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建设,汕头海湾隧道争取尽快动工。粤东物流总部新城要启动土地平整,推进泰山路桥项目建设,尽快实现高端物流总部企业集聚;启动西部智慧生态新城金凤西路、金砂西路、澄海路及大学路立交建设等一批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莲塘产业园区;谋划加快澄海六合新城规划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国家、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研究编制汕头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措施,建立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估体系,争取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优化提升城乡空间布局和集聚功能,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严格落实我市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提高人口和产业集聚度,加快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几个城市副中心组团的规划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探索适合农村的发展方式,注重维护农村独特风貌和良好风俗,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类、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异地务工人员融入本地。

  三是扎实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建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按照建设汕潮揭城市群和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要求,坚持错位发展,着力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交通航运、文化科教、旅游休闲“四个中心”。以便民惠民项目为切入点,推进三市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加快实现市场、产业、交通和信息一体化,加快推进同城规划编制、交通设施对接、水利环境治理、便民惠民项目、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合作,力争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四)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关键,以实施“四大产业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五个100”工程,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针对我市当前园区“小、散、乱”、产业定位不突出、园区管理体制落后的突出问题,根据《汕头市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实施方案》有关部署,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实现产城融合”的思路,把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产业集聚地。加快推进国际数据园区、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人才集聚、科技和信息服务上的优势,重点扶持孵化一批科技型项目和企业扩大规模,发挥效益;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加速推进保税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促进区港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设针织内衣工业园、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构建“重点突出、创新领先、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新格局。引进优质项目,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园区建设容积率,提高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争取园区土地利用的最大化。进一步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广泛吸引民间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开发建设。

  二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发展。加快我市传统制造业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加快形成自主技术、标准和品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食品制造业向技术化、品牌化、连锁化转型,音像文具业向文化制品转型等。出台《汕头市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玩具检测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服务。推动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编制和实施汕头市节能技术、设备(产品)推广目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发展质量腾出空间。

  三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实施《汕头市扶持工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汕头市锆产业规划》编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企业进驻中国锆城,形成以核级锆材料为龙头的锆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北斗导航和卫星遥感产业,推动航宇公司时空一体化平台项目的应用。发展大数据产业,依托国际海缆在汕头登陆的优势,积极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开展外向型数据业务和智慧能源岛等项目建设。推进汕头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利用我市的港湾优势和原有汕头机场“即时启用”的优势,着力引进高端游艇产业和通用航空产业。

  四是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重点发展我市在粤东地区已形成一定发展优势,并具有一定集聚辐射力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业、专业市场四大产业,推动汕头商贸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信息化综合优势,抓住我市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的契机,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和软件业、信息传输业、信息资源业,积极发展具备高成长性的信息服务业。继续组织实施好《汕头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汕头市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谋划一批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重点推进南澳滨海旅游产业园区、潮人码头文化公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组织新一轮总部企业认定。促进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

  五是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以企业为载体,提高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组建一批企业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与我市产业竞争力息息相关的关键技术,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产业。大力扶持工业设计发展,推进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建23个行业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企业申请专利积极性。提高专利产出质量,集中力量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灭零,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产出和发明专利产出。

  (五)着力扩大内需拓展外需,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促进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机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深入开展“汕货全国行”和“汕货网上行”等经贸活动,运用电子商务,将线下展会和电子商务线上平台推广结合起来,打造永不落幕的汕货展销平台,扩大汕货的市场份额。积极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发展信息消费、养老服务消费以及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新兴消费,推进餐饮、旅游文化等服务优化提质。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确保物价水平稳定和物资供应充足。继续开展各类消费市场检查整治活动,严格抓好食品安全,优化消费环境。

  二是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等业务,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创建、技术创新,逐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积极组织外贸进出口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活动,做好2014中国加博会的组展工作,帮助企业抢抓订单,拓展销售渠道。千方百计稳定香港、美国、欧盟、日本等重点出口市场,加大力度开拓东盟、中东、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并购国外有核心技术和营销网络的中小企业,加强资源能源开发合作;依靠海外潮人社团和潮商国际商务网络优势,落实省《关于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指导意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跨国公司,打造国际化自主品牌。

  (六)着力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汕头

  坚持发展的民生导向,按照底线均等的要求,在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和安排项目等具体工作中,把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就业、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鼓励劳动者创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二是千方百计保障就业。加强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标准。落实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加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力度。四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推进教育强镇和教育强区(县)创建工作,促进教育均衡优化发展,力争今年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2[DK].5%;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办学,争取今年实现招生;推进金平职校新校区、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市鮀滨职校新校区、市卫生学校易地重建。加快发展医疗服务业,启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易地扩建工作,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启动建设东区2家大型综合医院,策划建设23家三甲专科医院,巩固发展粤东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建设3家区级人民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建设西堤公园、潮人码头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推动小公园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强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五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取练江整治列入纳入今年省政府的重点项目,并尽快启动建设。继续推进全市重污染行业整治,加快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污染企业入园。加快推进雷打石环保电厂等一批垃圾处理项目,谷饶、贵屿、峡山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依托“绿满家园”、“千村整治”工程,在全市农村和涉农社区开展以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七)着力加强经济运行管理,确保完成发展预期目标

  优化经济管理方式,着力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均衡增长态势,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强化经济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层层分解下达和落实目标责任,进一步完善目标倒逼机制,加强对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和通报,督促各责任单位不折不扣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强化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求及时准确研判形势,采取对策,保障经济健康快速运行。三是加强经济精细化管理。加强经济户口清理工作,加大力度抓好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在规模企业的数量上和质量上有根本提高,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四是进一步提升统计管理水平。特别是要针对服务业提速难制约整体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批发和零售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指标部门和区县的统计责任,尽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税务、供电、交通、金融等部门要精心做好统计工作,确保税收、用电、运输和信贷等指标与GDP相匹配。五是进一步完善发展评价机制。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结合汕头实际,进一步改进考核指标设置,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更好地促进年度目标责任的落实。

  各位代表,做好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市总体部署和要求,自加压力、奋力拼搏,为实现汕头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