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汕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透过这份超万字的报告,汕头新一年产业的发展方向呼之欲出。
回望2024年,汕头全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以大干快干的奋斗姿态,推动汕头现代化建设展现新气象。
报告中的诸多数据,都是汕头加快构建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注脚。新的一年,汕头产业发力点应落在何处?报告明确指出,要通过强化创新赋能、做优产业体系、做强园区经济、打造商贸高地等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构建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创新赋能
厚培人才发展沃土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770家,新增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博士工作站10家。全市8项科技成果获评省科技奖……去年,汕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助力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
报告提出要“强化创新赋能”。要加快建设汕头科学城。发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领效能,完善公共实验平台、中试基地等科技基础设施,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
汕头实验室人才聚集,推动科研成果加快市场化。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由汕头高新区担任建设主体的汕头科学城自建设以来,就备受关注。截至目前,汕头科学城现有竣工项目6个,总投资额11亿元;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额14.3亿元;新谋划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4.3亿元。为了更好地承载创新产业集群,高新区还谋划建设科学城创新基地,规划建设面积1400亩,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打造新型智能研发制造产业园区。
业内人士认为,汕头科学城的成立,是把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长项在更高水平上进行整合,集中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选择最可行的方案进行科技创新,其创新政策和创业氛围给予了许多入驻初创企业的信心。
汕头市政协委员、汕头市北湾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子平认为,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汕头科学城不仅要从顶层设计做好规划,还要加大与本地及外面高校的合作,加快产学研深度、紧密融合,“汕头科学城的建设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希望汕头能够用好这一创新抓手,在人才配套上给予更多支持。”
除了汕头科学城这个“创新抓手”,报告还提出要继续办好“南澳科学会议”,深化产学研“面对面”对接工作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促进前沿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方面,要精准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科技人才针对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做优产业体系
合理布局六区一县
根据汕头市统计局数据,2024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起到支撑作用,规上企业数占全市70.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4.7%。新的一年,报告明确对“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作出具体工作部署。
新能源产业关注海上风电,提出要推进海上风电资源全面开发,推动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新材料产业关注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提出发展化纤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锂电池等产业,推动锦纶项目、功能性纺织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强调办好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特区。
纺织服装产业新一年重点推动汕头国际纺织城的建设,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玩具创意产业要加快推进生产数字化改造、产品数智化升级,加快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全球玩具智造中心、国际玩具创意研发商贸中心、精品积木生产中心、全球玩具数字服务中心、玩具主题乐园建设,规划建设玩具总部基地,推动玩具IP产业链式发展。
大健康产业要规划建设总部经济中心,加快建设生物大分子中试基地,推动一批生物医疗头部企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构建研发生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产业链。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强化重点工业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擦亮“汕头制造”品牌。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初在省“百千万工程”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汕头市市长陈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汕头将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合理布局六区一县,全力打造“一区县一集群”产业发展格局。换言之,各区县都将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中寻找到合适的产业抓手并发力,为汕头做优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做强园区经济
整合优化功能区
产业要发展,园区是载体。去年,汕头实施“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省产业园区、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加快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2亿元。主平台新增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40个、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举个例子,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是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设计概念是将不同企业整合为“一家工厂”的上下游“车间”,使从零部件生产到最终整机产品交付和检测形成一体化整合,推动生产效率提升3倍、园区用地面积相较同等产能规模用地减少75%,这正是产业园区赋能产业发展的缩影。
在今年两会中,“园区经济”也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汕头市人大代表、广东创新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创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潮南产业园区以全市平台6%的面积占比,贡献了近3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受排污指标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等因素制约,园区基础承载能力提升不足,企业增资扩产受限等问题。”钟创林说,针对以上问题,他和几位代表提出《关于支持潮南区园区提质增效夯实产业发展优势》的议案,希望上级帮助解决潮南区急需新增排海废水指标,并请求省市有关部门在专项债项目申报上予以支持,推动更多专项资金向园区投放,用于园区配套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强园区经济”有明确指示——深入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年”行动,以产业项目为重点,挖存量、拓增量,把产业项目落到园区、落到平台上,以“铺天盖地”的小项目招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掀起产业园区建设热潮,重点加快六合产业园起步区核心骨干路网、永合科技园标准厂房等建设,“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把提高企业入园率纳入考核,推动各类工业企业进园区,支持各区的省产业园区扩围提质、优化整合。
报告还提出推动产业园区与汕头高新区、汕头综保区、华侨试验区等功能区整合优化,释放发展潜能。例如高新区要与邻近的金平、龙湖、澄海工业园区深度融合,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综保区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出口集聚的开放产业;华侨试验区要提升改革创新水平,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动能,做大总部经济规模,发展文旅新业态。
打造商贸高地
持续做好会展经济
去年,汕头凝心聚力抓商贸促活力,商贸会展活力迸发。数据显示,汕头全年办展面积超52万平方米、增长30%。举办第三届服博会、第23届玩博会等33场展会,签约金额超300亿元。全市快递业务量位列全国第八,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去年,粤东地区规格最高的专业会展场馆——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入运营,配套的白天鹅酒店也将为会展活动提供高品质的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汕头的城市形象和接待能力,为汕头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过去一年,汕头举办第三届服博会、第23届玩博会等33场展会。受访者供图
新展馆的建成,让许多“会展人”都信心倍增。汕头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周乐宜坦言,发展会展业有利于发挥会展作为连接生产和市场的平台作用,依托汕头产业优势,以专业会展将行业资源聚集到汕头,可以促进行业聚焦汕头产业,零距离接触产业,感受产业魅力,推动主体产业升级发展,助力“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响“汕头制造”和汕货品牌。
借助这一重要平台载体,报告提出要发挥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功能,办好第四届服博会、第24届玩博会,培育文具、家居礼品、包装印刷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展会,力争全年展览面积实现70万平方米,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市场。
与此同时,要服务企业参加“粤贸全球”“粤贸全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深入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培育更多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潜力大、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外贸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口供应链企业,开展煤炭、矿石、糖果、粮食等大宗物资进口业务。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争取建设汕头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区域物流服务水平。
(南方+记者:余丹)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