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一张方桌、几张椅子,前来叙事的群众围成一圈,便成了代表们“零距离”收集民意、服务选民的最佳窗口。日前,汕头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开进潮南区印染中心,成立全市首个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全市超300多个站点中,这个设在工业园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别具一格,关于绿美汕头高质量发展的讨论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南方日报》(2023年07月27日 第TC03版)
今年7月,广东省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汕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作用,推动全市5500多名全国、省、市、区(县)、镇人大代表切实融入高质量发展热潮,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让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
常态化履职活动助力产业发展
“在潮南区印染中心设立全市首个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更好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揭牌仪式上,联络站首任站长张烈鸿发言时表示。
张烈鸿介绍,联络站将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运行”为目标,推动人大代表履职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助力园区产业发展,切实抓好代表履职活动成果转化应用。
为何要将联络站建在园区里?
其一,练江从“污染典型”蝶变为“治污典范”,让印染企业搬家入园是关键一招。潮南区印染中心作为推进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在此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有助于更近距离地监督练江整治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其二,纺织服装是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中的特色产业。联络站围绕园区实际,针对社会民生、公共利益、园区企业等问题,服务好潮南区印染中心园区内106家企业、约1万名企业员工,实质上就是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服务汕头走实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根据要求,驻站的各级人大代表为活动的主体,每月的20日固定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联络站的建成,方便园区代表到这里开展活动,我将积极参加联络站的各类活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凝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展现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汕头市人大代表钟创林表示,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倾听诉求,到代表联络站听民声、解民愿,已成为他的习惯。
在汕头,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始终步履不停。结合汕头玩具产业发展实际,澄海区玩具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也随之设立,成为汕头首个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开展主题活动察民情解民困
以前,金砂公园浸春湖多年未清淤,湖体景观不尽如人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等问题给群众带来不便。在石炮台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大力推动下,金砂公园焕然一新,成片的落羽杉郁郁葱葱、茁壮成长,成为居民休闲打卡点。“好看又舒适!每天来这散步心情都很好。”谈起这一变化,附近居民连连称赞。
这是汕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的一个缩影。创建联络站以来,汕头各级人大代表纷纷走进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有效推动解决民生问题解决。
今年7月,广东全省五级人大代表用一个月时间,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今年的人大代表履职活动推向高潮。在汕头市人大常委会的倡议下,全市五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在潮南区印染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第一次接待选民日活动上,10名来自各行业的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结合实际,围绕盘活增加印染中心排污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等园区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黄锡忠表示,随着纺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存在着园区排污量与发展不匹配等问题,建议由政府主导解决这一难题,并优先支持环保效益更高的企业。“我来汕头已经26年了,是一名新潮汕人。”潮南区人大代表苟亚松建议形成企业评价体系,带动纺织产业上下游的全链盘活,共同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记者关注到,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期间,市、区(县)两级人大代表到联络站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协调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群众的好评。
在龙湖区龙腾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基层代表、社区群众围绕学区学位紧缺、妈屿岛出入交通不便盼恢复轮渡、东海岸片区医疗资源配套等问题畅谈看法,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项天保认真倾听,不时插话询问,详细了解情况,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一回应,表示将把意见建议及时交由有关部门办理,督促抓好落实,让群众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联络站“三化”建设提档升级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载体,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给予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更大挑战、更高要求。如何让代表更接地气,传递好基层群众呼声?汕头各级人大根据不同地域特点,采取了多种方式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打造了一批样板站、特色站。
在南澳县后宅镇,渔船也可以成为代表联络站。根据后宅镇渔、农、盐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实际,在汕头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南澳县分别在渔业村、农业村和盐业村各设置一个村级联络站,使联络站建设行业化,并依托后宅镇渔业占据主导产业位置的实际,配置了“海上渔船流动联络站”,将收集群众的意见想法融入日常生活。
龙湖区为中心联络站统一配置1台龙湖人大智慧信息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启“网络+实体”代表联络站模式,让代表履职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弥补实体联络站在联系群众时间与空间上的不足。
再比如,在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联络站通过收集选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在片区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选民群众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发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提供给驻站代表,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参考。东湖社区在打造“美丽侨村”的过程中,多次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在联络站开展讨论交流,代表们围绕“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建言献策。
近年来,汕头各级人大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把推进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作为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力激发了基层人大工作活力。特别是镇(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发生了可喜变化,形成了蓬勃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推动县乡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强化督促指导,不断提高全市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水平,持续激发基层人大工作活力,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当好党委决策部署的宣讲员、群众意见征集的信息员、基层矛盾问题的疏导员。
(来源:南方+记者 蔡沚彦)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38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