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协同贯通,结合调研《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与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开展联合监督;制定纺织服装产业促进条例、玩具创意发展条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定征地管理条例,保障现代化产业建设用地需要。
汕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部署安排了多项工作举措,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出台工作方案,搭建人大助力产业体系建设四梁八柱
5月20日,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和省人大有关部署要求,紧扣市委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和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工作部署,突出法规供给、监督推动、代表作为等职责职能,为汕头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找准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短板弱项,出台《关于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调研推动的工作安排》,由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领衔7个专题调研小组,通过调研推动,提出措施建议,并就调研所提出的专项任务开展监督促进,找准找实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和妙招实招。
为加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组织协调和工作统筹,目前,汕头人大正牵头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凝聚三级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合力,集思广益,及时协调解决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问题。
加强立法保障,铺设产业体系建设法治轨道
纺织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体系中的特色支柱产业。为更好推动纺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汕头人大正制订《汕头经济特区纺织服装产业促进条例》,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多方听取市有关部门、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及相关企业代表建议需求,确保条例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对产业发展切实起到推动作用。目前,该条例(草案)已进入一审。条例(草案)从宏观方面支持完善产业促进工作机制、优化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链升级,在微观方面保障资金、用地、技术、人才等要素需求都作了明确规定。
汕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进一步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制定玩具创意发展条例,推动加速推动玩具制造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智造标杆”转型;制定征地管理条例,保障现代化产业建设用地需要。加快新兴产业立法研究,适时开展汕头经济特区政务数据资源应用、海上风电发展促进、华侨华人投资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等领域立法调研,推动及时将改革发展中的有效举措和成功经验上升为特区法规。出台《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发挥人大决定的法律效力,以法治护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强监督推动,凝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合力
发挥监督的推动促进作用,寓支持于监督是此次省人大常委会部署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汕头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推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与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协同调研《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督办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提交的《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实地察看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围绕探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优化简化登记、审批、办理流程等方面归纳梳理企业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为下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提前做好准备,不断推动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上集中发力、精准发力。
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是推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载体。2021年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为推动条例得到正确有效实施,近期,汕头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执法检查组实地察看了塑米信息(汕头)有限公司、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广东西之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汕头三六零科技有限公司等,实地了解条例惠侨聚侨、支持现代化产业发展有关规定执行情况以及重点产业项目、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情况等,就加强管理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文化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汇聚“侨”力量,助推华侨试验区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强化与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区县人大的联动,发挥好三级人大、五级代表的优势和作用,切实凝聚起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推进汕头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记者:周敏 来源:汕头日报)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备案号:粤ICP备202540488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38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