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金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深化和拓展“两个联系”为抓手,持续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聚焦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基层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切实提升工作质效,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推进“三化”建设,在建好代表联系群众“民意窗”上下功夫
阵地建设标准化。认真落实省、市人大关于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方便代表与群众双向联系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精心选址布局,先后建成代表联络站22个(其中街道中心联络站12个、社区联络站10个),各联络站全部达到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的“六个有”标准。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金平区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对标创建活动的实施办法》,提出“四个五”(硬件配套“五个有”、站内信息“五公开”、组织管理“五到位”、活动开展“五定期”)要求,并编制《街道人大工作“应知应会”》材料印发各街道工委学习,进一步提升联络站建设水平。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懈怠不停滞,持续推进联络站迭代升级,2023年以来主动争取有关方面场地和资金支持,顺利推动完成东方、大华、鮀莲等3个街道中心联络站的选址重建工作。强化工作责任,在选优配强站长、副站长的基础上,明确专职联络员,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好网上联络站,公示站点和驻站代表二维码,群众根据需要,扫码添加代表,提出诉求和建议,线上线下全天候联系,真正实现数智赋能、代表“云端”履职、群众一键解忧。
运行管理规范化。完善联络站各项制度,明确代表工作职责、联系选民名单、接待选民流程、意见处理反馈机制等,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修订《金平区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办法》,提高代表活动经费标准,保障站点运行和代表依法履职。加强对联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指导,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人大工作深入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快推进数字人大代表工作域建设和推广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知。严格规范代表活动流程。活动前,通过多种渠道提前发布活动通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中,组织代表认真听取群众发言,详细记录问题和建议,与群众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活动后,及时梳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交办、转办,并跟踪督促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建立代表活动反馈评价机制,邀请群众对代表活动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活动质量。
代表进站常态化。全区339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实现了地域全覆盖、人大代表全覆盖。制定详细的代表进站活动计划,明确每位代表进站接待选民的时间和频次,有关工作制度、活动计划、履职成果均上墙公开。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对代表进站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考核,确保代表真进站、真履职。规范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累计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181场次,推动代表交好履职“答卷”。创新代表进站方式,除了定期的坐班接待外,还组织代表开展走访调研、集中视察、专题讲座等活动,拓宽代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如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到小公园开埠区、龙眼南美食街等游客聚集的地方开展立法征询、接待群众及宣传活动,深入践行“人大代表多走路、群众少跑腿”的履职方式,进一步拉近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取得较好活动成效。
聚焦办好民生实事,在搭建为民服务“直通车”上下功夫
把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定位功能,始终聚焦民生实事,把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联络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金平区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每位驻站人大代表联系3至5名选民群众、每年至少解决1件“民生微实事”、提出2条有价值的建议、参与不少于3次集体活动。认真落实市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要求,自2025年起全区代表联络站每月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的次数由1次增加到3至4次,形成“选民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人民民主新气象、新常态。担任领导职务的市、区人大代表以普通代表身份进站接待选民,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协调解决了群众身边许多烦心事。近年来,累计代表进站接待群众1872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1355件,已办理1298件,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一些从联络站选民反映上来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如市人大代表李德标领衔提出的有关改造龙眼天桥、把龙眼南路设为单行道并启动对周边区间路停车收费管理、助推龙眼路美食街商圈发展的建议,迅速形成线上线下热议话题,市委领导亲自作出指示,市政府督察室挂牌督办,有关部门闻风而动,积极推进,经过1个多月的研究协调,近日龙眼南路已实施分时段限行测试,民生实事办理工作跑出“加速度”,赢得了代表和群众的点赞。还有市人大代表余汉藩领衔提出的《关于及时有效警示过往车辆以防止高速公路突发地质灾害而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的建议》,也得到省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多项措施被采纳应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了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各街道代表联络站以办好“民生微实事”为抓手,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创建活动品牌,切实增强活动实效。如金砂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创新推出“菜单式”履职服务,坚持“群众关心什么,代表就关注什么”的工作思路,通过线上线下代表联络站,多渠道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智,让群主自主“点菜”,让“履职菜单”更精准、更贴心。东方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人大参与”模式,引导人大代表所在的机关、企业、选区党组织加强共建联动,开展各类为民服务活动,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米”。广厦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创新开展“代表回‘家’,民‘声’落地”系列活动,邀请人大代表们返回原选区,深入社区,耐心倾听居民的诉求和意见,为选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聚焦完善基层治理,在架设政民“连心桥”上下功夫
拓展联络站功能作用,探索推进代表联络、党群联络、综治等基层平台的融合发展,共同做好畅顺社情民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凝聚基层治理新动能,引导形成多元共治、多方共议、多赢共享的良好局面,为辖区和谐稳定发展注入人大力量。在石炮台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等单位尝试实施“代表+选区网格”履职服务模式,结合代表工作岗位和选区实际,将进站的人大代表分别编入选区网格,以人大代表、网格员等为主体,将挂钩干部、志愿者、群众代表等吸纳整合成为“人大代表+网格员+X”的联动体系,不断推动各方资源力量整合到群众面前,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金东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等单位探索实施“代表+法律服务”调解纠纷模式,借力律师代表等专业团队,用法治思维赋能代表为民履职。通过“零距离”普法释法,“面对面”答疑释惑,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累计开设联络站“法治课堂”讲座4场次,解答法律咨询73件,提供法律意见28条,引导协商解决民生微小事及各类邻里矛盾纠纷等81件。岐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推进“代表+民议茶话”议事协商模式,在社区群众家门口搭建“民议茶话室”代表选民议事平台,在代表、群众之间建立紧密互动,成为群众表达民声民心,代表收集民情民意、解决民事民愿的好去处。
聚焦助力地方发展,在引领代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
坚持“一站多用、多元施策”的思路,鼓励代表联络站紧扣地方发展大局,结合基层实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激发联络站活力,提高代表履职动力。紧扣党委中心工作,引导人大代表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推动发展的示范员、“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员,以“我是代表我先行”的实际行动彰显代表担当 、展示代表风采。近年来,我们以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代表主题活动为抓手,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的方式,依托代表联络站平台,先后开展人大代表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美生态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营商环境优化、推进“百千万”工程等活动,四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广泛征求意见,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经济转型、能源革命、生态建设、文化旅游、营商环境提升、城乡环境整治等高质量建议53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行有益的思路措施。在立法联系工作中,我区人大代表针对《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等法规提出的11项修改意见被省人大常委会采纳并颁发《采纳证明》。进站代表还积极参与对道路建设维修、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积水内涝整治、消防设施配套、农村路灯配置等重点项目的监督,通过走访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等,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积极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专题询问会、“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专题询问会,发挥代表监督作用,助推党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鼓励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创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组织代表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累计开展植树活动37场次,植树2800多棵,认捐树苗1200多株。引导代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面向辖区群众举办健康讲座、上门诊疗、知识产权培训、爱心护航高考、参与建设长者食堂等活动,发动代表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捐赠财物超1500万元,同时,在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作为。
本网站由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承办 联系邮箱:master@strd.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38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